两名从14岁开始就认识的同窗张杰濠与李世泓,中学毕业后各分东西,但因对咖啡的热诚,他们携手开创了”Norm Micro Roastery”,除了推动咖啡文化之余,也肩负着教育年轻一代的使命。
说起这段咖啡创业之路,今年34岁的张杰濠《珍珠快讯》访问时指出,他原本的专业是会计,但在修读科系时已深知这不是本身的兴趣,而开始摸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笑言,10多年前的槟城还未盛行咖啡馆,仅寥寥可数的选择,但那时候爱在咖啡馆里消磨时间的他,已开始想象着拥有咖啡馆的美好。
在机缘巧合下,他当时与其他6位合伙人一起开创了槟岛最大间的咖啡馆,当时业绩出乎意料的好,也让他开启了创业之路。
“但3年后,因为一些因素及理念上的差异,我选择离开。”
这也是当时张杰濠人生最低谷时刻,没有工作长达年余,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还每天假装出门工作。
而在澳洲已是海洋生物学博士的李世泓,在2017年决定回流槟城后而联系上张杰濠,在得知对方情况后,李世泓鼓励及建议张杰濠再创设咖啡馆。随后,另两位合伙人林元丰及陈耀宗也加入阵容。
他们原先的目标是在中国上海创业,但经过无数次的考察后发现,当地的投资文化并不适合他们,最后决定于2018年在沓田仔街开了首间咖啡馆“Norm Penang”。
两人受访时指出,虽然当时的“Norm Penang”只是小小的面积,但获得顾客热烈支持,而较后也成功开办了另一家 “Norm Micro Roastery” 咖啡馆。
如今,他们也计划再扩展业务,料今年年杪开办另一家不同风格和主题的餐厅。
…………………………..
极简风格带来归属感
……………………………
谈起咖啡馆取名“Norm”,顾名思义为日常或常态,张杰濠及李世泓希望,一切的美好事物都是该存在于日常中。
“美好的感觉或美好的事物,应该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们希望顾客在踏入Norm时,有种从喧闹城市中释放的感觉,让自己的身心上都回归平静及舒服。”
Norm Micro Roastery 内部设计都采用了极简风格,没有太多的装饰点缀,有的是简单舒服,这正是他们想为顾客带来的归属感。
……………………..
创业路披荆斩棘
………………………
说起他们俩的创业路,可说是披荆斩棘,他们于2020年1月在义兴街路头(Gat Lebuh Gereja)开了Norm Micro Roastery咖啡馆,岂料三个月后遇上新冠肺炎疫情来袭。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疫情期间,Norm Micro Roastery 陷入完全无法经营的窘境。俩人只好向员工说明情况,并愿意放手让员工离职,毕竟员工也需要收入来生活。
惟,逾20人的团队,在长达2至3年的疫情期间,仅有两人离队,大部分员工都选择在艰难时刻继续留下。
张杰濠指出,因为疫情重击之下,这段期间缴付员工的薪水逐步减少。从缴付70%、50%、30%,甚至到最后阶段是完全零支付,但员工毫无怨言,这是令他非常感动的事。
因此,他与合伙人善用这段期间,加以提升员工,一起学习及上课,以期重新开放后,以最佳的状态重新营业。
他欣慰表示,各领域开放后,他们可说是少有保留完整团队,在完好状态下重新营业的咖啡馆。
……………………………….
重视员工的成长与学习
………………………………
“如果没有员工们的付出和努力,Norm 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钢骨建筑。” 张杰濠的这句话,彰显他与其他合伙人对员工的重视。
“拥有快乐的员工何其重要,只有快乐的员工才能给予更好的服务,为顾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他并不希望员工加入只为打一份工,而是让员工对未来拥有期盼及成长,甚至以这份事业引以为荣。
“由于不少员工都是刚步入社会工作的青年,我们是有责任去教育,指引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他们透露,今年的员工感谢宴会上,计划同时邀请员工家属的参与,让家属了解孩子的工作情况及前景,并放心让孩子在Norm 工作和成长。
…………………………………………
报导:翁懿娴
摄影:陈约翰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