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环保乐器 音乐老顽童陈瑞兴展现魔力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正是“音乐老顽童”Jimmy Tan陈瑞兴的写照,把垃圾化为乐器,身边的人当他是疯子,他却乐在其中,为环保尽一分力,也让清寒子弟有机会接触音乐。

来自槟城的音乐玩家兼街头艺人陈瑞兴(74岁)接受《珍珠快讯》专访时说,自从1963年起,当时还是初中三的他就开始动手制作乐器,虽然当时候父母、老师和身边的朋友都认为他是“疯子”。

Jimmy利用旧球拍制作吉他,任何物品在他的巧手改造下都能变成乐器。

陈瑞兴不理他人眼光,继续打造自己的音乐理想,他把废弃的轮胎、木材、铝罐、铲子、美禄桶、球拍、汽车零件甚至是废弃脚车,在经过创意构思、巧手制作下,变成一件件能弹奏美妙音乐的“环保乐器”。

用废料做乐器的核心意义,是希望透过这种方式告诉人们,身边的任何东西都有魔力并可以改变的,他认为,这除了符合绿意环境,也可以帮助更多贫穷但想学习乐器的孩子。

“早期时乐器非常昂贵,很多人都只能自己制作乐器进行学习,只要是别人丢弃的废弃品,对我来说都能转变成可以演奏动听音乐的乐器,即省钱又环保。”

Jimmy Tan陈瑞兴(左2)年轻时非常帅气,坚持与众不同的他也是The Dreamers乐团创始人。

60年代时期活跃于槟城乐坛的他说,本身就是想与众不同,想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我会一直想要创造东西,目前以废料制作的吉他数目就连他本身也已数不清,最新的作品则是使用摩托的排气管以及铝罐制作而成的吉他,耗时6个月时间完成。

槟城60年代时期乐队及乐团表演非常盛行,也是The Dreamers乐团创始人的他说,过去曾经帮许多知名歌星演奏,也曾到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地进行演出。

Jimmy Tan的系列手作吉他作品,包括使用摩托排气管(左1)、球拍(左3)及铲子(右)制作而成的乐器。

———————
逢周末在本头公巷献艺
———————

相信许多到访过槟城本头公巷的民众或游客,对于Jimmy Tan并不陌生,每周六早上9时至5时,他都会在姐弟共骑壁画前,使用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成的乐器,与一班老友“开团”演唱。

每周六Jimmy都会到乔治市本头公巷表演,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一起玩音乐。

经停止玩音乐43年之久的他,在成为街头玩音乐之前,其实是在夜市及市集售卖旧衣服并将所得的收入来捐助泰国勿洞的圣约瑟夫之家的孩子们,以及将所收集到的废料制作成乐器捐献给他们。

但大约4年前他遇到槟城光大音乐之屋(House Of Music)董事保罗这位“伯乐”后,Jimmy Tan开始重拾吉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音乐之余,又帮助他人,甚至为希望基金筹获7000令吉。

原本在街头玩音乐自娱娱人兼做善事,甚至在社交网站上获得不少点击率的Jimmy坦言,一路走来并不是一帆风顺,曾遇过一名妇女在他表演的当儿出口骂他,并以福建话“Sia Sui”指责他让槟城蒙羞,利用“垃圾”来演奏音乐,令他感到非常伤心。

“虽然如此,我依然会一直表演下去直到不行的那一天,目前我孩子和孙子‘一家三代’都在玩音乐,孙子更在纽西兰加入了大型管弦乐团。”

——————-
保罗积极推广槟城音乐
——————-

保罗:槟城的音乐历史应该被更多人知晓。

槟城音乐之屋董事保罗(58岁)说,槟城的音乐历史应该被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因为早在30至60年代,音乐是大家最主要的娱乐,当年槟城有非常多的著名乐队,也孕育不少音乐家,已故比南利就是其中一位。

“我扮演的角色就是槟城音乐历史中,过去和现在的‘连接者’,希望更多人能接触音乐。”

28岁就离开槟城往吉隆坡发展的他,为了建造“槟城音乐之屋”毅然放弃了在吉隆坡的一切,返回槟城家乡延续其音乐发展,他认为若槟城的音乐历史不进行保存和纪录,不久后就会在历史的洪流中遗失了。

“虽然音乐这一条路不容易走,但是音乐可以让年轻人有个寄托以及有个兴趣,不会胡思乱想而误入歧途。”

他也认为,虽然现在科技发达,有了社交网站和网络的便利,要走红非常容易,但是“有情感的声音才能被称为音乐,而没有感觉的声音则是噪音”,要做音乐必须是“Just for the Love of it” 真心爱音乐才行。

槟城音乐人Jimmy与保罗常常与老朋友齐聚一堂玩音乐。

———————
报导:冯芷芸
摄影:罗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