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都眼东福建公冢纪念与遗产公园 让您了解历史渊源及先贤贡献

Admin
img 20250403 wa0034 谢清渊讲解峇都眼东福建公冢纪念与遗产公园情况。

 

义山不仅是缅怀先人的地方,更是华人历史与记忆的缩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踏足其间,犹如走过本地社区的脉络与根源。

创建于1886年的峇都眼东福建公冢,经过一番提升和美化,打造槟州首座纪念与遗产公园,让更多人知道这座义山背后的故事,欢迎民众前往参观,了解历史渊源及先贤的贡献。

历经上百年的风雨岁月,峇都眼东福建公冢见证了时代更迭,也长眠着许多曾为本地各领域发展贡献良多的名人先辈。

img 20250403 wa0044

槟城联合福建公冢董事会主席拿督谢清渊指出,是项计划分阶段开展,目前耗资约400万令吉进行基设建设,包括提升沟渠与道路。

整个公冢总面积约为230英亩,当中纪念与遗产公园占地约7英亩,而首阶段涵盖的遗产走道及脚车道将有3个路线,从1.5至2.5公里。

次阶段则设有步行道及跑步道,并为公众及儿童提供地面活动设施,预计今年底完成。

“我们希望协助年轻一代,不仅是华裔,也包括各民族更好了解槟州的历史与文化,而公园还可为公众提供运动和主办活动的场所。”

img 20250403 wa0088

/// 首阶段标识13名伟人

纪念与遗产公园首阶段标识了13名长眠于此的历史人物,包括已故林萃龙医生、槟州前首长敦林苍祐医生、王文德、林克全、林成辉、鼠疫斗士伍连德医生、 温文旦、庄来福、林清德、徐时忠、苏孙趋、 苏紫听、柯孟河。

谢清渊带领记者逐一介绍,并指出每名人物的墓旁已竖立含有中英文名字的看板。

“我们正逐步整理并收录他们的事迹,陆续上传至新网站,预计数月内完成。未来,只需扫描旁边的 QR 码,便可有进一步的认识。”

目前适成亭内设有介绍公冢历史和墓园历史人物展览,为期1个月(即起至4月29日)。

img 20250403 wa0058

墓园常被称为华人民间的“露天博物馆”,从坟墓设计风格、墓碑铭文等细节之处,可以看出更多关于先辈的职业、家族背景等信息。

他说,林萃龙与林苍祐父子两代曾在沓田仔的思明药房悬壶济世,他们的墓碑设计形似一本摊开的书(图上),碑上刻有世卫组织会徽——蛇绕权杖,象征着他们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身分。

另外,安葬林克全及其三任妻子的墓园,则设有制作精良的龟背,寓意长寿,并配有骑马者、仆人、侍女和武士的雕像。(图下)

img 20250403 wa0076

峇都眼东火化场是全马较早建立的火化场之一,骨灰塔中不仅有福建人,还有客家人、广东人,身为广东人的伍连德亦位列其中。

中国东北曾发生鼠疫,伍连德受命前往救治,发明了口罩之余,也主持中国首次集体火化事件,打破保留全尸的传统观念。

回国后,他仍积极提倡火葬,并在怡保三宝洞一带推动首座火化场,而他于1960年去世后也选择火葬,其骨灰安放于一静谧之地。

摄影:Alissala Thian

////抗疫伟人伍连德医生骨灰安放在峇都眼东福建公冢。

img 20250403 wa0038

img 20250403 wa0092

img 20250403 wa0084

img 20250403 wa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