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不再是选择题 林秀琴促纳入中小学必修课

Admin
whatsapp image 2025 04 22 at 10.12.12 am

槟州社会发展、福利及非伊斯兰事务委员会主席林秀琴表示,性教育已不应再被视为“选择题”,而应成为我国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她认为,性教育不应该被视为“鼓励性行为”,而是赋予孩子辨识风险、保护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在现实与网络环境中学会守护自身安全与尊严。

她指出,近年来校园性骚扰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近期一宗男教师性骚扰学生的案件,引发社会震惊。此外,涉及38名学生照片遭AI技术合成成不雅影像的事件,更加突显网络空间已成为性暴力的新战场。

她认为,唯有将性教育制度化、课程化,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儿童与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应对日益复杂的现实与网络风险。

“教育孩子认识身体、辨别风险、学会说‘不’,是我们每一位大人责无旁贷的责任。我们不能再等到悲剧发生后才来亡羊补牢。”林秀琴在文告中强调。

“多宗的性暴力不是个别事件,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的警讯。我们的教育体系、法律制度与社会观念,必须全面检讨。”

林秀琴呼应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长拿督斯里南希苏克里的立场,促请联邦与各州政府联手推动性教育改革,打造具同理心与安全感的学习环境。她提出三项具体倡议:

1. 制度改革:将性教育纳入全国教学大纲,发展符合本地多元文化的教学内容,并系统培训具专业素养与同理心的教师与辅导员。

2. 校园机制:设立统一的性骚扰通报与支援系统,确保学生在面对侵害时可获得及时、保密且安全的处理与协助。

3. 社会协力:鼓励家长、学校与非政府组织共同承担教育角色,通过去污名化对话与公众教育,营造开放、理解与尊重的社会氛围。

在讲究“赋予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下,不仅要讲解性别生理结构,更应涵盖同意(consent)、界限、自我尊重、性别意识与网络安全素养。

“我们不能让孩子从网络或同侪中误学错误资讯,而应由成年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保护自己。”

她也呼吁媒体发挥正面影响力,让性教育成为长期公共议题,而非仅在悲剧发生后被动讨论。

林秀琴表示,马来西亚可借鉴如荷兰等国家的做法,发展适合本国社会背景的全面性教育框架,并坚定地以“教育为本、预防为先”的方式应对问题。

“我相信,一个由知识保护、制度守护、社会理解组成的成长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交出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