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鼓冀把二十四节令鼓带向国际,让世界听见赤道上的马来西亚,如何“鼓捣”出四季声响。
来自大山脚的北野鼓,是一支以传扬二十四节令鼓文化为主的专业鼓团,创办人之一的郑洲升野心勃勃,誓要让二十四节令鼓响彻国际。
原本是一名独中教师的他,为了传扬二十四节令鼓鼓艺,赫然和兄长郑洲宁成立了北野鼓团,并且一步一脚印走到今天,不仅在本地闯出名堂,更在国外也逐渐广为人知。
为了传扬这项鼓艺,他也毅然在今年,也就是鼓团成立10周年之际卸下教师一职,以便全力冲刺发扬二十四节令鼓文化。
*郑洲升放弃执教全职带领鼓团*
郑氏笑说,这是破釜沉舟的决定,为了完成把有关鼓艺带到国际舞台的使命,他必须全心全意投入这项工作。
因此,他唯有放弃以往一边担任教师,一边经营北野鼓的模式;反之,成为全职的带领者,策划让有关鼓艺冲出国际的路线图。
“其实在新冠疫情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确立走向国际化的大方向,而各大城市则是我们的目标,尤其是中国,因为中国是二十四节气的诞生地。”
他说,早前为了在中国传扬这项鼓艺,他在留华同学会帮助下,先后在该国的各大城市大学,包括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都设有鼓队。
“我的做法是在这些学校寻找有意成立鼓队的人士,尤其是到当地留学的大马人,在他们协助下,以社团方式在各大学园扎根。”
虽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断了他原本的计划,唯如今在疫情趋缓之后,他决定再出发,而这次他将会放下一切,全力做好宣扬二十四节令鼓这件事。
他透露,在本土鼓团已经拥有完善的团队运作前提下,未来他将会把专注力放在国外推广,以冀能尽快追上进度,把这项马来西亚特有的华人文化,介绍给更多人。
“我们期待在一代人的默默耕耘下,二十四节令鼓可以在更多马来西亚以外的地方,开花结果。”
==================
各地鼓团各具特点
询及二十四节令鼓的起源,郑洲升说,有关鼓艺其实是于1988年,在南马柔佛开始兴起,由被誉为大马文化创意推手的陈再藩所创立。
“在早期,二十四节令鼓是以鼓乐,来代表文化与传统节庆,并把所要表达的情绪,纳入每一面鼓和相应的节气中,构成大型鼓阵。”
无论如何,他说,在经过多年的演变之后,二十四节令鼓也开始根据地域的不同,拥有了自己的“性格”和地域性的特点。
他举例,在发源地的南马更为注重传承与对有关鼓艺的原汁原味;而在中马,由于是大马文化交汇最为频繁的地方,这里的节令鼓则更为多元与创新。
“至于东海岸方面,二十四节令鼓也有结合原住民和当地传统鼓乐的趋势,形成地方上的特色;而在北方鼓乐则讲求刚猛气势,而且农耕的发达,也更能凸显丰收节庆的气息。”
===========
*寻找属于马来西亚之韵味*
郑洲升认为,二十四节令鼓如今正在蜕变的关键时刻,有关鼓艺必须确立针对性的精神面貌,并找到属于马来西亚韵味的方向后,这项文化方能走的更远。
“我认为目前其实是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如何把脱胎于二十四节气的节令鼓,演绎出属于马来西亚这片土地的故事,是未来20年我们必须去确立的任务。”
对有关鼓艺情有独钟的他说,在传统的二十四节气里蕴涵了许多大道理,在古时候,人们根据节气来规划生活,如耕种、节庆甚至是吃补等。
而脱胎于二十四节气的节令鼓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鼓艺的演绎及情感融入,也显示出华裔在大马的生活故事。
他指出,其实二十四节令鼓,也向世界展示的是马来西亚华裔坚持文化的决心,透过鼓乐,纳入节庆与文化元素,描述华裔在大马的生活状态。
“从88年到现代,整个社会经历了很多,而这项鼓乐也从开始的传统迈向更多变化,在不断和现代交融与创新后,逐渐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出更多可能性。”
============
**6月24日与国内外著名鼓团同台演出**
迎来10周年,北野鼓也将在6月24日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其中,别开生面的《迴響大山叁之走出山城》公演,更邀来国内外著名鼓团同台演出,地点是大山脚黄炎发冷气礼堂。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支参演鼓团,正是由大马人在台湾所成立的“众击坊”,该团秉持着传承这项大马文化的使命,更在他乡闯下偌大名堂。
此次,他们将回到“家乡”,以鼓乐诉说创办人在台湾传承文化的故事。
当天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即中午时段以来自各州的学校杰出鼓团表演为主,而晚间则是专业鼓队的倾情演出。
有兴趣购票者,可以联系北野鼓团秘书处011-39234866(Ms Lim)询问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