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万春”铁铺历经三代铁匠 张华源传统手工铸造船锚

Admin

俗话说,世上行业三苦即“撑船、打铁、磨豆腐”,打铁行业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随着打铁技艺不断发展,打铁也慢慢衍生成了一门传统工艺。

槟城开埠至今是大马的主要港口之一,早年槟城海峡航道非常繁忙,经济贸易活动蓬勃,许多货船来往上下货。

忙碌的海事作业,间接的带旺了打铁行业,而位于槟城本头公巷路头的“德万春”铁铺,就是专门为货船、舯舡及渔船等铸造所需要的工具,包括航海业的常见标志——船锚。

德万春”铁铺已历经三代铁匠,如今由第三代传人张华源接手,但目前已是半退休状态。

“德万春”铁铺已历经三代铁匠,如今由第三代传人张华源接手,但已高龄74岁的他坦言,如今已经是“半退休“的状态,过几年铁铺无人接手,也将面临打烊的结局。

张华源自小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打铁,在家中排行第二的他笑说,小时候爱玩不爱读书,因此他是家里唯一继承父亲铁铺的人,哥哥则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当老师,弟弟也没有兴趣继承。

“在祖父和父亲那一代,打铁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因为除了高温环境,在那个没有机器协助的时代,打铁的过程及所有细节,都必须由靠亲手和劳力‘打’出来的。”

“德万春”铁铺专门铸造大小不一的船锚。

“尤其在船锚上亲手凿个精准的洞口,再进行焊接,是非常难的,非常考铁匠的功夫。”

他回忆起铁铺鼎盛时期时,店铺有多达4名头手,而订单也是不曾间断般的陆续有来,可说是忙的不可开交,应接不暇。

他说,如今虽然已有机械可以代替人工铸造船锚,但机器是用模型打造出来的,而他们则是运用手工技艺亲手打出来的,两者款式会有所不同,也有很多老顾客还是倾向于传统手工铸造的船锚。

“打铁过程包括锻打、穿孔、切割及焊接等都是不可缺的过程,我们接到订单后,会依据顾客所指定的船锚重量,将各个组件部分焊接、锻打及密合。”

他说,本身曾铸造最重的船锚,重达200至300公斤,那时需要大约4个人联手才能完成。他说,本身的客户遍布全马,包括柔佛、亚罗士打、霹雳、角头渔村、吉胆岛等等,有渔港的地方,就有他的客户。

目前半退休状态的张华源,空闲时将会打好现货,方便顾客上门可购买。

【半退休打好现货待客购买】

“不同的船型,续使用不同重量的船锚,不能因为要贪便宜,而购买重量较轻的船锚,这样的话只能眼睁睁看着船只飘走。”

他说,选择船锚的重量或类型,必须看船的体积以及所停泊的海况和水域,一般上船主都清楚本身所需要的船锚类型。

“近年来铁原料涨价涨的厉害,达3倍之多,再加上运输费也越发昂贵,生意也是越来越不好做。”

虽然,女儿10年前便已劝他休业,但他表示,目前能做的话就做,以半退休半做的方式,一有空闲,就先打好一些现货,以便有人上门时可立即购买,继续为顾客提供服务。

目前,“德万春”铁铺尚有一名亲戚当头手在协助张华源,对方也已60多岁,因此铁铺尚得以继续经营。

张华源儿子曾协助铁铺的打铁工作,但没兴趣接手。

【传统打铁业逐渐消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器生产开始冲击手工铸铁业,而传统打铁行业也逐渐演变为现在仅剩的两三家手工打铁,与这个时代渐行渐远。

“目前槟城手工锻造船锚的师傅已所剩不多,除了我,隔壁万德利铁铺70多岁德打铁师傅去世不久,还有一间则位于七条路。”

他说,打铁除了必须忍受高温环境,也必须搬移重物,打铁除了耗费精神,更耗费体力,因此难以请到员工。

在“德万春”可看到从一个锚爪至五个锚爪的船锚,她们曾铸造过最重的船锚,重达约200多至300公斤。

“早些年购入机器后,在机械的帮忙下,打铁工作也比较省工省力,减少体力耗损,不过手工打铁也并不是一头栽地打铁而已,必须一边做、一边构思,如何让成品更为耐用。”

他透露,早前也有雇佣2名外劳,但他们学成后就决定返国,更没有学徒愿意来,这传统行业始终是留不住人。

“打铁行原本也有公会组织,但随着时间迁移,随着老师傅的去世,许多传统打铁行也已经结业,公会也就随之解散了。”

不过,与木工供奉木匠祖师鲁班一样,他说槟城铁匠一般供奉李铁拐,相信他能庇佑铁匠。

“德万春”铁铺尚有一名亲戚当头手在协助张华源,对方也已60多岁。

【乐观看待儿女无意接手】

历经3代传承的“德万春”铁铺,据说从爷爷时代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岁月在打铁铺各个角落,也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常年烟熏火燎,铁铺内已被熏得乌漆麻黑。

虽然工作环境酷热且多烟尘,但从年轻打铁到老的张华源,身体依旧健壮得很,头脑也清晰灵活。他说,目前只接少量生意,当做运动锻炼,也能够过一过时间。

询及是否有传授打铁技艺予孩子,本身拥有3名女儿及1名儿子的他透露,女儿们都已经嫁人,儿子则在吉隆坡工作,也无意接手打铁铺,因为儿子没有兴趣,也不勉强他们接手,毕竟这也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

“儿子小时候有在铁铺帮忙,也会一些打铁技艺,但他没有兴趣接手,也就不勉强他了。”

他说,如今时代不一样,年轻一辈都是在幸福的年代出生,许多父母也不舍得让孩子吃这样的苦,没有人愿意接受打铁工作,也是自然的。

至于没人传承打铁技艺,是否感到可惜,乐观的他也表示,人生不能想太多,一切都要看得开,顺其自然就好。

岁月在打铁铺各个角落,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常年烟熏火燎,铁铺内已被熏得乌漆麻黑。

报导:冯芷芸
摄影:罗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