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避开三大雷区,其实蛇类并不可怕!
对于大众而言,仿佛自打出生以来就自带着害怕蛇类的基因,我们可能害怕披着鳞甲的身体缓缓蠕动;一对冷冰冰的竖眼;能致人于死地的毒牙或让人窒息的缠绕。
…………………………………….
避开阴冷地点减低与蛇相遇
…………………………………….
但在来自升旗山的“蛇王”阿里和生态导游王国平看来,只要没有触犯蛇类的“逆鳞”,其实大多数蛇类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在热带雨林中担任自然导游,常和各种蛇类“不期而遇”的王国平笑说,进入野外需谨记三大要点,既注意脚下是否藏匿蛇类、避开阴冷地点和避开探索林内洞口,这些都是减低遇见“长虫”的诀窍。
这是因为蛇类的保护色通常让人难以察觉,在野外一旦下脚不小心踩中蛇类,那就很可能被反口一咬;同时大多数蛇类喜阴,且白天多会选择洞口歇息,所以如无必要则尽量避开这些地方,以免打扰它们。
……………………………..
保持冷静不大动作挑衅
………………………………
一旦在野外遇到蛇类,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切记不要主动大动作挑衅和不要主动打扰,让它们感觉生命受到威胁,大多时候都可以安全脱身。
“在马来西亚野外最常遇到的是眼镜蛇,我们可以目测其身长,尽量远离其直立上身后的三倍距离;同时,大家要记得不要想着与之对抗,看到任何蛇类,我们唯一要做的,是缓缓后退然后离开现场。”
他强调,野外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所以人类算是闯入者,既然闯入了他人的“家门”,那就必须尊重大自然,务必做到别去打扰自然中的动物们。
“它们多数只会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才会奋起反击,人类害怕它们,其实它们也害怕人类;只有繁殖季节,它们才会比较具有攻击性。”
……………………………………..
王国平仍偶遇曾救治的小蛇
…………………………………….
谈及与蛇之间的故事,王国平透露,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曾在升旗山内救治过一尾小蛇,放生后至今还能偶尔在林间相遇。
“这尾小蛇在救治时还太小,如果当时放归山林它无法独自存活,而我就这样照顾了它一年,放生后偶尔在山林间还会遇上它,就像特地出现与我相遇一般,而且它也不会仓促离开。”
他开玩笑说,没有被蛇咬过的生态导游,就不是真正的生态导游,他本身也曾被蛇类袭击,而这正是他主动在野外,“上手”蛇类所付出的代价。
…………………………………
阿里自小与蛇结不解之缘
………………………………….
另外,“蛇王”阿里分享他自小和蛇结下不解之缘,长大后更曾前往韩国担任爬行类动物管理员,本身拥有饲养多种蛇类的经验。
“之后回到国内,我开始在升旗山景区,让顾客们与我所饲养的宠物合影,借此赚取生活费之余,也希望以此来传递人们对蛇类的正确认知。”
询及最难忘的经历,他说,本身曾在野外被眼镜蛇咬伤,更曾因此中毒昏迷三天,幸而最终仍被救治回来,成了他生涯中最惊险的经历。
他提醒民众,进入山林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尤其是长裤而相应的登山鞋子都必须完好穿戴,这样就算遇到突发事件,也不会让自己一下子陷入危险之中。
“具有保护作用的鞋子和长裤,可以让我们一旦不小心冒犯到这些蛇类被攻击时,拥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
吁养蛇前先三思而后行
……………………………….
对于饲养毒蛇,王氏唯一的见解是三思而后行。
他表示,许多人养蛇只是一时兴起,在还未做足功课之前,就兴冲冲地购买喜欢的蛇属饲养,结果发现无法负担后只能弃养。
“普通民众通常也很难完全了解一种蛇类习性,而且养蛇是需要经济实力的,就像你可能有能力购买豪车,却并不一定养得起豪车的道理一样。”
他说,只有类似他们这种领域的人士,在必须要更加了解和接触蛇类的情况下,才需要饲养蛇类。
………………………………………………
报导:黄国伟
摄影:罗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