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州旅游及创意经济行政议员黄汉伟今日发表文告指出:“舞狮与大旗鼓游行,这两项在槟城根深蒂固,发扬光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于刚刚过去的3月底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呈交申遗文本,迈出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关键一步。
此次舞狮申遗乃马来西亚与中国携手并进之盛举,为了让舞狮这一中华文化瑰宝获得国际认可而联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以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Chingay(在槟城被称为大旗鼓游行,在柔佛则称为古庙游神,在新加坡被称为妆艺大游行)的提名则是由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联合提名”。
“不论舞狮仰或大旗鼓游行的申遗提名,与友国的精诚合作皆彰显了区域文化共荣共存的精神。倘若顺利推进,舞狮以及大旗鼓游行的申遗成果最快可于2026年底揭晓,届时,这些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表演艺术将更广为人知,并获得国际层面的认可与珍视”,黄汉伟补充道 。
黄汉伟坦言道:“携手其他国家一起为共同拥有的非遗文化申遗不仅是为了加速申遗的进程,更是对于“文化无国界”这一理念的认可。在刚刚过去的3月底,大马就做出了一个最好的示范,既与中国一同为舞狮申遗,也与新加坡一同为大旗鼓游行申遗。通过与中国及新加坡携手合作,我们不仅为舞狮与大旗鼓文化搭建了国际认可的舞台,更印证了文化根脉唯有在交流共鉴中方可生生不息,文化传承唯有超越地域界限、凝聚多元智慧方能历久弥新。这不仅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里程碑,更彰显了跨国合作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关键作用。作为文化守护者,槟州政府始终秉持弘扬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定信念,积极推动槟城在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世界文明多样性书写生动注脚”。

舞狮 – 使用狮形道具的表演艺术与社会实践
目前,马来西亚与中国携手共进,致力于推动“舞狮”申遗工作,冀望将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彰显这一悠久技艺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底蕴。为展现槟州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并深化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紧密合作,槟州旅游及创意经济行政议员黄汉伟特委派槟州武术龙狮总会会长拿督方万春,作为槟城代表,参与2025年3月25日至27日于广州召开的“联合申报‘舞狮’马中联合工作组第三次工作会”,共同为舞狮文化获得国际认可而努力。
黄汉伟也指出:“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马中两国的官方代表、文化学者及龙狮界的重要人士,群策群力,共襄盛举。与会代表就申遗文本展开深入研讨,精雕细琢,务求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精准呈现舞狮文化的精髓与深远意涵” 。
“在此次工作会上,马中双方代表对舞狮申遗文本进行了最终审议,涵盖提名表格“ICH-02”、 “ICH-07”,以及申遗影片、佐证影像、社群同意书等一系列关键材料,务求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严格标准,展现舞狮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与广泛社会影响力。会议最终达成共识,马中双方代表正式签署申遗文本,为舞狮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奠定坚实基础,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黄汉伟补充道 。
黄汉伟表示:“早在2024年5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率团官访槟城,我亦代表槟州政府,偕同槟州舞狮社群及马来西亚国家文物遗产局,与李晓松副司长一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舞狮申遗事宜。双方群策群力,互通有无,致力于推动舞狮这一文化瑰宝迈向国际舞台,彰显其深厚底蕴与独特价值” 。

黄汉伟续表示:“如今,申遗文本终于进入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键阶段,回首一路走来的努力与合作,我深感欣慰与自豪。此举不仅是马中两国文化交流的里程碑,更是对世代传承、薪火不熄的舞狮精神的最好见证” 。
黄汉伟亦指出:“舞狮这一技艺,融合了传统舞蹈、杂技、武术、音乐、戏曲和手工艺。它涵盖多种表演形式和实践模式,展现了各地独特的文化特色,成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狮头通常以传统吉祥图案装饰。在表演过程中,南狮通常会“采青”,而北狮可能会滚绣球,这些动作都象征着对更美好生活的期许” 。
黄汉伟续指出:“舞狮作为表演艺术,在马来西亚与中国的社区中代代相传。它常见于节庆活动、开幕仪式、婚礼、大寿、乔迁等场合。舞狮具有多种表演形式,包括单狮、双狮和群狮表演。每只狮子通常由两名舞狮人合作表演,前者负责狮头及前腿,后者弯腰抓住前者的腰部,扮演狮子的后腿以尾巴。在鼓、锣、钹等传统乐器的伴奏下,并由引狮人带领,舞狮者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和表情,力求形神兼备,展现力与美” 。

“时至今日,“舞狮”这一文化元素已经传承了数代,并在当代生活实践中不断创新,被广泛运用在电影、动画、舞剧、音乐剧等现代艺术创作及文化创意设计中,成为当代文化灵感的重要来源”,黄汉伟补充道。
黄汉伟强调道:“舞狮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项中华传统表演艺术及运动,随着华人移居海外在世界各地得到传播。舞狮随华人移民的足迹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在马来西亚,这项运动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及弘扬,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更有了长足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国人熟悉的高桩舞狮,就是由马来西亚华人创造的一种表演艺术。我们将舞狮艺术从传统的平面表演提升至三维立体空间,极大地丰富了舞狮的表现形式。如今,高桩舞狮已被列为马来西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全球舞狮赛事的主流表演模式,使马来西亚在世界舞狮舞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汉伟说:“俗语有云,锣鼓一响,黄金万两。狮子,自古以来便被誉为祥瑞之兽,象征忠诚、正气、英勇与智慧。作为一项承载深厚文化寓意的重要仪式和节庆活动,舞狮不仅仅是祈求好运、驱邪避灾的象征,更蕴含着促进社区团结、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文化使命。它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又成为了社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犹如一座桥梁,架起了民族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
黄汉伟也说:“舞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然成为跨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我衷心祝愿这一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瑰宝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应有的认可,进一步肯定舞狮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

换个角度,黄汉伟提及:“值得一提的是,槟城,柔佛,新加坡联手为“Chingay”提出申请以将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事,其申遗文本同样也是在刚刚过去的3月底正式提交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
黄汉伟续说:“尽管槟城、柔佛及新加坡三地共同使用“Chingay”作为英文名称,但各自的游行活动在中文名称上却截然不同,分别为槟州大旗鼓游行、柔佛古庙游神及新加坡妆艺大游行。槟柔新三地的“Chingay”游行形式虽各具特色,却有着一些共同点,其中一个最值得强调的便是舞狮队伍“Chingay”游行中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舞狮文化与 Chingay 这两项非遗文化虽各自精彩,却又紧密相连,交相辉映,相辅相成,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黄汉伟续说:“在为大旗鼓游行申遗一事上,槟州政府两度委派代表团参与“Chingay”马新联合申遗研讨会。首场研讨会由新加坡国家文物局主导,假新加坡凯煌大酒店举行;次场则是由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通过属下的马来西亚国家文化遗产局主办,假柔佛豪华百丽宫酒店举行。两次研讨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深化了槟柔新三地的协作默契,并系统梳理、提炼出大旗鼓文化“同源而异彩”的核心特色”。
“此外,为了助力“Chingay”申遗,槟州政府于去年十二月抛砖引玉,诚邀柔佛及新加坡代表莅临槟州大旗鼓游行观礼。借此契机,三地代表展开深度交流,不仅加深了彼此情谊,也促进了文化互鉴。各方共襄盛举,在璀璨灯火下欣赏精彩绝伦的大旗鼓游行,亲身体验这一大旗鼓游行这一非遗文化的震撼魅力。接着,今年二月初,新加坡人民协会则邀请了我率领槟州政府代表团,与柔佛代表团一同南下狮城,观摩新加坡妆艺大游行,实地感受其独特的风采。接着,新山中华工会亦邀请槟州与新加坡代表参与”柔佛古庙众神巡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国际研讨会”,并前往“2025乙巳年柔佛古庙众神巡游”观礼,亲身感受柔佛古庙游神这一传统信俗的深厚底蕴。至此,槟柔新三地的“Chingay” 均得到其他两地代表莅临观摩,以期取长补短,相互砥砺,共同精进。这一系列互动不仅展现了展现了马新在文化的区域合作上的深度与广度,更为三地“Chingay”文化交流的互惠共荣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黄汉伟补充道。

最后,黄汉伟也表示:“作为与槟城息息相关的传统技艺,舞狮和大旗鼓的申遗工作现已初见成效,希望一切顺利并最终取得成功。我由衷感谢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及文化部(MOTAC)和马来西亚国家文物遗产局,他们在推动申遗工作中兢兢业业,居功甚伟。此外,我亦代表槟州政府向中国政府以及新加坡表达万二分谢意,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宝贵支持让属于我们的文化遗产跨越国界,共同申遗,彰显了跨国合作的美好典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由衷地感激舞狮和大旗鼓社群,以及所有为这两项传统技艺的创城与传承作出贡献的先贤们。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守,让这两项技艺能够历经岁月变迁,时至今日依然充满生命力,并走上申遗之路”。